宝宝知识网:实用的宝宝育儿知识网站!

网站地图

当前位置::首页 > 孕妇知识 > 正文

想长胎不长肉?孕期要这么吃

时间:2021-03-06 04:26:59

人气:0

栏目:孕妇知识

标签:

    老一辈的人喜欢劝孕妇多吃,所谓“一个人吃饭两个人补”、“你不吃孩子也要吃”。其实,这种“怀孕后吃饭就是多多益善”的观念并不科学,还可能造成孕妇体重过重等不良后果。那么,孕期到底要怎么吃才科学呢?

    食物多样,以谷类为主食

   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、蔬菜水果类、畜禽鱼蛋奶类、大豆坚果类等食物。为了保证摄取食物的多样性,平均每天摄入食物12种以上、每周25种以上。


    孕早期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00-300克,孕中晚期每天350-450克,其中杂粮不少于1/5。每天只吃精制的白米白面过于单一,在营养价值方面,杂粮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相对于精制的白米白面也更丰富。杂粮包括高粱米、荞麦米、燕麦(莜麦)米、大麦、芸豆、绿豆、小豆(红小豆、赤豆)、豇豆、黑豆等。

    多吃蔬果、奶类、大豆

    餐餐有蔬菜,保证每天摄入300-500克,绿叶菜占2/3。绿叶蔬菜有菠菜、油菜、芹菜叶、空心菜、西兰花、芥菜、茼蒿等,除了

绿叶菜,深色蔬菜还有红色、桔红色、紫红色蔬菜等。蔬菜的颜色越深,所含有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也就相对越高。

    对于水果,推荐每天摄入200-400克新鲜水果。但果汁不能代替鲜果,因果汁在加工过程中损失了维生素和膳食纤维,且糖分也比新鲜水果高。虽然孕期辛苦,但还是希望孕妈妈能自己啃水果。另外,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,但糖分也不低。若每天吃的水果过多容易患妊娠糖尿病几率更大。

    蔬菜水果颜色丰富,每种颜色的蔬果含有不同的微量营养素,因此,蔬菜水果不仅要天天吃,颜色也要一起照顾到。

    奶类富含钙,是补钙的很好来源。孕期可以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,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-500克。如果吃奶制品的话,只需要吃300-500克液态奶做出来的奶制品,如45-75克奶粉或者30-50克奶酪。

    每日可摄入大豆及坚果50-60克,其中坚果25克左右。虽然植物来源的蛋白质大多质量不高,但大豆和坚果是植物界中难得的优质蛋白质拥有者。此外,豆制品含钙、磷、铁较丰富,而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。


    适量增加鱼、禽、蛋、瘦肉的摄入

    适量的意思就是要有节制。孕期平均每天摄入鱼、禽、蛋、瘦肉(含动物内脏)总量200-250克,其中鱼、禽、蛋类各50克。因为含肥肉较少,优先选择鱼和禽,鱼还含有不饱和脂肪酸;吃蛋不要不吃蛋黄。

    另外,孕期需要的铁较一般人群多,而动物内脏如肝脏含铁较丰富,但是肝脏含铁丰富的同时却含脂肪也不少,每周吃肝脏不超过100克。

    饮食清淡 少油少盐

    孕期每天烹调油20-25克,每天食盐6克。过多的油脂和热量不会给孕妈妈和胎儿带来任何好处,相反,还可能导致胎儿过大,给生产过程带来风险、给宝宝长期健康带来隐患,给妈妈带来无用的赘肉,大大提高患妊娠糖尿病的风险。

    过多摄入盐分是引起浮肿、妊娠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。除了烹调油、盐要少之外,还要少吃高油脂高热量的油炸食品、加工食品(如含油的饼干、曲奇、蛋糕、炸鸡、薯条、薯片等),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和饮料(如可乐、甜茶、甜点等),少吃肥肉、烟熏、腊制、腌制品。

    孕期相关知识推荐:

    震惊!孕期吃垃圾食品易导致孩子患多动症

    孕期刷手机会对胎儿有影响吗?

    生二孩?产检不能被轻视!

    孕妈妈要学会在孕期给自己减压

  

    孕期皮肤瘙痒居然会影响胎儿的健康!

温馨提示:以上内容整理于网络,仅供参考,如果对您有帮助,留下您的阅读感言吧!
相关阅读
  • 宝宝有哪些胎动模式

    宝宝有哪些胎动模式

      1、 全身性运动:整个躯干的运动,例如翻身。这种运动力量比较强,而且每一下动作持续的时间比较长,一般为3-30秒。  2、 肢体运动:伸伸胳膊、扭一下身子等等,每一下动作持续时..
  • 孕妈这3种行为,可能会导致胎儿“停止”发育,别不当回事!

    孕妈这3种行为,可能会导致胎儿“停止”发育,别不当回事!

    宝宝健健康康的出生是每个准父母最大的心愿,所以准妈妈们在怀孕期间一定不要做以下3种行为,这3种行为可能会导致胎儿畸形,严重的话会造成流产。1、过度的饮酒、吸烟。众所周知,..
本类排行
相关标签
本类推荐
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版权声明 | 广告服务 | 网站地图 | 友情链接(QQ:641079051) | Sitemap

宝宝知识网 Copyright 2020-2030 www.91bbw.net 备案号:桂ICP备2021004607号-2
本站资料均来源互联网收集整理,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跟我们联系。

关注微信公众号